[特映短評] 人生決勝球-看得出球員會不會打球,卻看不見女兒內心需求

Last Updated on 2012-11-08 by 左撇子

4465  
  首先澄清~這部電影不是柯林伊斯威特自導自演的電影,他只負責演,導演是柯林伊斯威特一直以來擔任製片的夥伴-勞勃羅倫茲,是第一次執導,柯林伊斯威特則是掛製片。這是一個看得出球員會不會打球,卻看不見女兒內心需求的球探父親的故事。
  Tourble with the Curve

 

  看完這部電影的第一個想法幾乎都是…這部電影在打「魔球」的臉,魔球選球員強調數據,這部電影以球評的角色出發,強調看球員不可以只從數據去看,因為從數據上看不到球員的打擊姿勢,也看不到受到打擊後他能不能振作起來,除了細節外,還有心理強度吧。
   
不過現代化的數據也是能追蹤到啦…例如兩好三壞的狀況下的統計數據,還有陷入低潮要多久才能振作的數據,現在的數據其實分類分的越來越細,用數字去輔佐判斷,數據不該只看簡單的打擊率,這又回到了魔球的特別之處,同時也是那本原著書暢銷的原因。
(詳情請看下面的文章)

57054  
 
 

  兩部電影相同的地方都是在說棒球不是這麼簡單的事情,不是看看數據就能判斷比賽流向的遊戲,而且這也是棒球迷人的地方。

  因為這部人生決勝球一定會被前陣子當紅的魔球比較的,就乾脆的解答一下。
  看棒球的角度如前面所說會因為不同位置會有不同考量,魔球是GM(管理階級),人生決勝球是球探,球探就是要在意球員的素質與未來性,GM則是要看球隊勝敗,而且GM還有比較多交易的經營戲碼可以玩,精采度比較高,加上魔球的內容是打破很多人數據迷思的創新,所以會成為棒球電影的代表之一。
  人生決勝球沒這麼大的規模,故事本身著重在人與人間的情感問題,比較像是低成本的親情小品文,外加上一點老梗的愛情元素。

(最老梗在於…賈斯汀上一部才在鐘點戰脫衣服跳水把妹,這一部又一樣了…沒有別招了嗎? 轉戰影星只剩下賣肉功能…也來點新梗阿)

106290106288     
  
小品文不像經典片會留下地位,但是會留下省思,左撇子就分享一下看完的分享,
 
人會持續做出錯誤的決定,有時候不是他不知道自己錯了,而是他知道自己錯了。

因著錯誤,人會選擇不同的方式走下去,有些人因為身分、自尊,會選擇不去面對,他可能也知道這樣不對,但是潛意識會凌駕於理智,他沒辦法選擇該做的。
  碰到這樣子狀況的人,要跟他相處的話,你可以選擇改變他,或是不去改變他。
  老人,特別是老男人,同樣的問題他選擇久了,這個選擇就不是選擇,叫做習慣,這就不是透過腦袋,而是透過以往錯誤的反應去選擇,在這種狀況下要去改變他,就需要更大的力量了,改變「自己」意識到的習慣就很難了,何況是改變「別人」自己都沒意識的習慣呢?

  一直以來左撇子都在分享,看電影就跟看書一樣,看得越多,就懂得換更多方法去應付不同的狀況,這部電影雖然不像有地位的魔球,但是也不會像一般憑著熱血獲勝的棒球電影,是比較有情感的棒球電影,同時以比較特別的球探角度去看棒球,是完整而且不錯的棒球電影,適合想沉靜一下、看場好電影的觀眾。

 話說,柯林伊斯威特也是個左撇子喔,預告片中就可以看到他是用左手投球喔~在延伸閱讀的魔球那篇可以看到棒球界最有名的球員貝比魯斯,他也是左撇子的討論喔~另外熱血棒球的經典就要看由漫畫改編成日劇、電影的菜鳥總動員囉~

延伸閱讀
文章: 左撇子 Lefty
本文同步刊於ETToday名家專欄